欢迎访问晋城市康复医院官方网站
电话:0356-2698601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中医针灸科 > 中医针灸二科
中医针灸二科
浏览次数:2832  次    添加时间:2022-05-07 12:31:26

科室简介

      中医针灸二科成立至今,一直以传统中医文化为立科之本,以“阴阳、五行”为中医基础理论,本着“知行合一、以人为本”的宗旨,以传承和发展中医文化事业为目标,行则将至,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、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
 专家简介 

       郭志芳:中医针灸二科主任,中医内科主治医师,中医九针专业,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15年余,曾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中医针灸专业,擅长用中医九针,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痛,腰椎间盘突出,膝关节痛,中风后遗症,面瘫,月经不调等疾病。

       李琴琴:中医针灸二科,中医执业医师,从事中医、针灸临床工作5年余。擅长运用刺络放血、穴位埋线、面针针刺及刮痧治疗瘀血阻滞型腰痛,面部痤疮、肥胖症等亚健康。

       王钰颖中医针灸二科,中医助理医师,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1年。擅长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、腰部疼痛、面瘫等疾病,辅以艾灸、刮痧缓解患处不适。


腰椎间盘突出典型案例 

1) 患者:王某某,男,35岁,晋城泽州,主因”腰骶部疼痛半伴左下肢麻木2月”入住我院.

2) 病史: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及左下肢后外侧腘窝处疼痛,偶有麻木,劳累及咳嗽等刺激时疼痛加重,夜间翻身困难.在推拿按摩治疗后,可暂时缓解,但易复发.2月前患者病情突然加重,行拔罐、贴敷膏药治疗无效,经人介绍就诊于我院门诊。

3) 检查:腰椎MRI示:1.L4/5椎间盘膨出,2.L5/S1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,3.

硬膜囊受压,诸小关节增生。

4)查体:腰部功能受限,前屈20°,后伸10°,左侧屈20°,右侧屈20°。L5/S1棘间及左侧小关节压痛,左侧臀中肌压痛,直腿抬高试验:左30°,右90°,下肢肌力及触觉、温度觉正常。

5)诊断:腰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

6) 辨证分析:患者系年轻男性,平素坐位工作日久,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,无以濡养腰部筋骨肌肉,不荣则痛,故腰骶部疼痛,左下肢麻木.舌淡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,故为气血不足型腰痛.

7) 鉴别诊断:

      西医:

1.腰椎椎管狭窄症:主要以腰腿痛并伴有典型间歇性跛行,卧床休息后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,可用MRI鉴别.

2.腰椎结核:以疼痛,有时晚上痛醒,活动时加重.常伴有全身乏力、体重减轻、低热、盗汗等症状,可用MRI鉴别。

3.风湿性关节炎:多发于青少年,主要累及四肢大关节,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,很少遗留关节畸形,可伴有心肌炎。

      中医:

1.肾着:虽有腰部沉重冷痛,于腰痛相似,但多有身体沉重,腰以下冷,腹重下坠等,为一个独立的疾病,需作鉴别.

2.腰软虚证:腰痛可伴有腰软,但腰软是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,少有腰痛,多伴见发育迟缓,而表现为头项软弱,手软、足软、鸡胸等,多发生于青少年。

3.痉证:以项背强直,四肢抽搐,甚至口噤、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。

8)治疗:①温针:取肾俞(双)、脾俞(双)、腰阳关、三阴交(双)、足三里(双)、阳陵泉(双)、太溪(双)、昆仑(双)15穴,交替取穴,常规0.25*40毫针直刺,平补平泻,于针柄佳2cm艾柱行温针灸,30分钟/次,1次/日,局部垫纸片防止烫伤。

②电针:取腰宜(双)、悬钟(左)、委阳(左)、承山(左)、飞扬(左)共6穴,接正常启动电经络治疗仪输出端,连续波治疗,30分钟/次,1次/日。

③芒针:取环跳(左)、秩边(左)2穴,0.35*100mm毫针常规双手刺入,行提插补泻,针感向下肢传导2次,留针30分钟,1次/日。

④红外线治疗(TDP):2区,腰区及左下肢区,每区各照射20分钟,1次/日。

 科室特色 

      灸疗:通经活络、行气活络、祛湿逐寒、消肿散法、排毒养颜、防病保健功效,改善身体各种疾病状态。如:热敏灸、督脉灸、隔物灸等。

      套管针:通常适用于顽固性疼痛,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。

      火针:具有温经散寒、痛经活络的作用。临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的痈肿,近代扩展了火针的治疗范围。对某些病症有其显著的功效,如扁平疣、痣、瘰疬等。

      梅花针:临床上常用梅花针治疗痤疮、青春痘等皮肤疾病,根据刺激背部腧穴,达到泻热的实际效果。

      磁圆梅针:可泛治多种疾病,如软组织损伤、肩周炎、胃下垂、动、静脉炎、小儿夜尿症、动脉硬化、轻度静脉曲张,对风湿、类风湿关节炎、虚劳疾患、神经衰弱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均有疗效。

      穴位贴敷治疗(三伏贴、三九贴):将通过将中药贴敷于人体相应的腧穴而达到治疗作用,尤对虚寒性的疾病治疗效果明显,如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慢阻肺、脾胃虚寒所导致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

      耳针: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,耳廓一定部位出现局部的压痛、结节、变色、异电性能等,利用针刺、埋针、放血、耳穴贴压、磁疗、按摩等方法来治疗疾病。

      火堤针:善于治疗面瘫等风寒湿痹症.

上一个:中医针灸一科
下一个:中医针灸三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