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呱呱坠地之时,我们总喜欢用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来寄予孩子美好的期望,生活中,看着小短腿们扑腾着钻到我们怀里,那一刻的幸福不言而喻。
可是,有的孩子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,导致了大运动发展受限,比如说脑瘫。
平时在生活中,很多孩子因为大运动发育差,父母肯定暗暗地怀疑和担心过,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?
相信大家肯定对此有很多疑问,不妨先跟我们来看一看脑瘫的二三事,再观察或者就诊也不急。
什么是脑瘫?
脑瘫是脑性瘫痪的简称,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、活动受限的症候群,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,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、知觉、认知交流和行为紊乱、癫痫和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。
康复训练疗法从国外传到我国,时间并不长。它的原理是:儿童是不断发育的,脑瘫儿童也同样,他们脑的各部分仍在继续发育,他们正在接触广泛的、形形色色的事物,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学习的阶段,因此他们大脑的可塑性非常好,只要有足够完好的神经细胞存留下来,他们就可以学习从新的途径来处理各种情况和问题。国内外都有这样的孩子,当还是小婴儿时,他们的脑损伤很严重,有的甚至半脑被切除,但早期通过神经科医生和儿童发育医生及康复医生共同精心设计的、旨在促进其脑发育的康复训练方案的训练,在5-6岁时,他们在生活能力水平可以接近正常儿童。
动作功能训练
在开始康复训练治疗前,医生会对脑瘫孩子现有能力进行评定,包括运动功能、性格行为和语言交流能力,然后确定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,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需要采取的措施。然后,再制定康复训练计划。
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:运动功能训练、感觉功能训练、平衡功能训练、协调功能训练、手功能训练、认识功能训练、语言功能训练。其中,最常用,也应最早开始的是运动功能训练。这是因为,运动功能是最早发育的,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。如果一个孩子运动功能障碍,不会翻身,四肢不会运动,他怎么去接触环境,认识环境、学习生活经验,学习认知呢?
积极干预的好处
脑瘫可引起活动和平衡问题,患脑瘫的婴幼儿常在翻身、坐立、爬行或走路方面落后于正常儿童,影响着患儿日常的生活和运动。
我们来看一些研究:
研究1:大约24%左右的残疾儿童是由脑瘫导致的
研究2:选取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,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干预措施,观察组患儿给予康复训练措施实施干预。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后,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过康复训练后,运动功能、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,肢体痉挛症状得到缓解。
研究3:早期康复护理可通过反复指导训练患儿的运动和语言功能,刺激患儿神经系统恢复。
上述三项研究都表明通过康复训练可改善患儿智力和运动能力,通过心理干预能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。
这可以增强患儿的信心和沟通能力,使患儿更好地融入到同龄儿童中,有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。所以早发现早期介入康复治疗,脑瘫的预后会更好。
脑瘫是由复杂的原因造成的,脑瘫儿童运动缺陷、心理行为等发育障碍是既成现实,家长们可能会表现出否认悲伤或过分溺爱的情绪反应,这都是正常的。
但是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,已经大大改善了小患者们的生活质量了,有一些脑瘫患儿成功参加高考等等励志的故事,都是脑瘫患儿和家长们的希望之光。
父母之爱子,为之计深远,在相信现代医学、相信孩子的同时,希望为人父母的大家也要照顾好自己,才可以和孩子领略世间这美丽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