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做人父母的那一天起,每个父母都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。众所周知人发育过程中最受重视的时期是婴幼儿期(O~3岁)。正常的小儿大致都是按照同一顺序成长、发育的,只是每个小儿发育的快慢不尽相同。 此外,不同的发育项目、发育周期不同,有的短期即可很快达到目标,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渐完成。随着婴儿大脑发育,身体各部分运动也不断发育,如粗大动作逐渐被精细动作代替,一些原始反射随着发育进展而逐渐消失。
1~3个月
新生儿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,颈不能抬起,四肢呈半屈 曲,手为握拳状,眼可随物体亮光缓慢移动(图13)。
俯卧位时头的位置低,骨盆位置高(图14)。
拉成坐位时头微向后垂,背弯屈(图15)。
在这一阶段,原始反射均占优势,大体的运动是全身同时运动。
3个月
俯卧位时前臂支撑,头和胸部抬起(图16)。
扶成坐位时背部可伸直,头不再摇摆(图17)。
扶成站立位时膝关节尚不能伸直,紧握的双手已可松弛放开。
4个月
坐位时头已不后垂,俯卧位时朗抬头,并伸出双手主动抓握视野中的物品,但距离判断尚不准确(图18)。
躯干的反应与反射相继出现,把握反射使小儿能抓紧物品,并放声大笑(图19)。
5个月
坐位时头已较稳定,能伸直上臂快速地将握住的玩具放到嘴里,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出现。俯卧位时的平衡反应已尚未消失,如有声响可转头寻找声音,当别人与其说话时能予注视和表现出高兴,能做出不同情绪的反应,眼球可转动180,可注视自己的手,见奶瓶表示出兴奋(图20)。
6个月
能抬起头,独立坐在有围栏的小椅子里。俯卧位时,双上肢能伸直,能支撑起自己的身体(图21)。
扶成站立位时下肢能支撑体重,由俯位可翻至仰位,双手已可握住奶瓶,用手掌小指侧抓积木块,也能认识和玩自己的脚(图22)。
7个月
可独立坐,两手向前支撑(图23)。
能一手支撑体重,可由仰卧位翻到俯卧位,扶成站立位时能蹦跳(图24)。
能自己拿东西吃和一手抓两个小物体,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射。
8个月
开始爬。有的小儿仅会退着爬(图25)。
在他人协助下可站立片刻,双手可够近处玩具,大拇指参与抓住玩具,听到母 亲的声音立即转身,对不同的语调作出反应,能说单字, 对称性颈紧张反射消失;
9个月
能独立坐稳10余分钟,双手扶床栏可站立(图26).
手指精巧动作产生,如使用拇指和食指捏物,可随意放开拇指,施做对掌运动会同时玩两块以上的积木。
10个月
坐位时躯干转动自如,可任意向两侧翻身,站立时可弯腰由地面捡起小东西并放于桌上(图27)。
手指协调动作好, 用指腹可捡小球,已知自己名字和认识熟悉的人及做游戏。
11—12个月
扶着可以步行,身体前倾(图28)。
站立时抬起一只脚 (图29)。
能做穿衣服的动作,开始从容器里拿出物品并放回去, 能扔东西,对彩色图画有兴趣,可以拇食指对掌式抓握。
13~15个月
能独立行走但尚不灵活,步幅宽,双上肢上举过头、过肩或至胸前以维持平衡(图30)。
会爬楼梯,跪得稳,可协助穿脱衣服。喜欢 持续听别人说话。能用笔画线,可握杯子喝水和使用勺子吃饭,但因其旋后动作不能完成好造成食物掉下(图31)。
16~23个月
双足轻度分开,可 随意停下,能在步行时搬运物体,从地面捡物不会摔倒,可向后退着下楼梯,能将游戏用的小棒插进1厘米的小孔里和用积木搭建筑物 (图32)。
注意力转移较快, 能做模仿式游戏,能双手握住杯子喝水,能更衣、脱鞋袜、开拉锁, 会用铅笔画圈,能控制大小便。
2岁
能跑步,站立时脚踢物体,双脚可并拢跳,可向侧方、后方步行,手扶楼梯可下台阶。手中所持物体能轻轻放下,会随意折纸和用积木搭火车等很多花样。
2.5岁—3岁
两脚可交替上下楼梯,玩的时间较长,有相当的想象力, 握笔成熟,能画画,可使用粗大玩具和运动,像骑三轮车等能叫出身体几个部分的名字和说一些简单句。
4~6岁
喜欢与其它儿童一起玩,希望听表扬和作更多的作业活动。已有肌力和灵巧性发育,如扔球等;构成和创造性发育如剪纸等;社会的意识发育,如玩集体游戏打仗等。
6~10岁
参加智力游戏和集体模仿性游戏,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快,体操及球类运动可完成;
10—13岁
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,逐渐运用新知识,运动技术提高开展小组游戏和竞赛活动,肌力和灵巧性提高,喜欢骑自行车、球类运动等户外体育活动。参加构成、创造和复杂的模仿游戏,产生兴趣和爱好,像集邮、照像、绘画、制作各类模型等。
来源: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网